12月4日上午,绵阳市涪城区杨家绣房里,三位绣娘正专心致志地绣着蜀绣。手指翻滚间,老虎、熊猫、树叶等图案跃然绣布上。更值得注意的是,她们手中的各色丝线,均由当地桑园提供的蚕茧制作而成。
当天,“万千蝶变乡村行”2024中省媒体采风团走进涪城区蚕桑现代农业园区,了解当地蚕桑产业发展情况。
涪城区,是川中北蚕桑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建成集中连片的高标准蚕桑基地1.15万余亩,带动养蚕农户3200余户,并规划到2026年底稳定全区桑园面积3.5万亩,年产鲜茧2260吨以上,全产业链总产值达6亿元以上。
如何让蚕桑产业提质增效,成为群众增收致富“新丝路”?绵阳天虹丝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天虹丝绸”)副总经理薛忆道出两个关键词:抓利益连接机制和农业科技创新。
4个蚕棚,毛收入100余万元,纯收入20万元以上,这是杨家镇回龙寺村养蚕大户王昌义今年的“成绩单”。2017年,他在当地政府号召下开始养蚕,不仅个人收入爆发式增长,还带动了全村300余户村民加入其中。
“养得活就卖得脱!”王昌义的信心,源自当地“政府主导+龙头企业+服务主体+生产主体”的蚕桑产业发展模式。他承包的桑园正是来自涪城蚕桑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天虹丝绸。他的个人案例正是抓利益连接机制的生动注脚。
该公司统一连片流转土地万余亩,投资优质桑园、新建标准化蚕棚,将桑园返包给农户管护和养蚕,并提供全程技术服务。“而且每年保底回收,土地承包费只收一半,还给我们买了保险。”王昌义说。
在薛忆看来,带动农户养蚕很难,既要让他们看到可观的收益,也要尽可能降低他们的风险。这一模式不仅能激发农户养蚕的积极性,也能通过统一技术培训和上门服务,提升蚕茧产量和质量。
“丝的质量70%取决于蚕茧的质量。农户把蚕茧养好,已经帮我们完成了70%的工作。”如今,天虹丝绸在涪城流转土地建成1.15万亩标准化桑园基地,联结带动1万余户养蚕农户,2023年生产蚕茧2230吨,生丝210吨。
另一个关键词是“科技”。一粒好种,千粒好粮;一个好茧,千米好丝。选育优质蚕种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品种筛选过程中,天虹丝绸意外发现雄蚕品种桑蚕“秋华×平30”。该品种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选育,具有生命力强、产丝量较常规品种提高20%、茧丝质优良、生丝品质达丝质分类标准最高等级6A等特点,是农业农村部推介的2024年蚕桑产业主导品种之一。
薛忆(左)向采风团介绍公司生产模式。
“这个品种很适合在涪城养,其进食量小,吐丝多又快,净度和色牢度都高,农户、终端客户反馈都很好。”薛忆告诉记者,经过四年反复实验后,该品种顺利引进到杨家镇柏林湾村,并推广到全区,“这是一个所有蚕农春季都会养的品种。”
此外,其缫制的“七彩之虹”超6A级雄蚕生丝被指定为APEC、G20领导人服装、礼品原料以及国际顶奢品牌专属原料。“很多客户都不是我们自己找的,而是他们主动上门来谈合作。”她介绍,如今公司生产的生丝主要销往意大利、法国等地,是爱马仕、开云集团、香奈儿等欧洲奢侈品集团的指定原料。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