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家纺团标委归口的《被类产品舒适性综合评价指南》团体标准(以下简称“团体标准”)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这项团体标准明确了被类产品舒适性评价需要考虑的主要指标因素,从热湿舒适性、接触舒适性、压感舒适性和感官舒适性四个维度,通过对14个二级指标的专业技术测试评价和用户体验评价,为被类产品舒适性提供了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标准。
该团体标准在上海水星家用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东华大学、苏州市纤维检验院等的校企合作攻关下,历时一年,调研了百余位消费者对被类产品舒适性的需求,采集消费者在线评论信息2万余条,最终制定了被类产品舒适性评价指标与测试评定方法。团体标准成稿后,在中家纺团标委的审定下最终定稿。
该团体标准的发布不仅能够帮助消费者选择到舒适、安全、耐用的被类产品,还能引导和促进被类产品生产厂家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推动家纺行业的健康发展,让消费者科学选“被”有“标”可依,让家纺企业精准创新有“标”可循。
消费者科学选“被”有“标”可依
冬天的被子越厚盖的就越舒服吗?棉被、蚕丝被、羊毛被、羽绒被等五花八门的材质哪一款被子最舒适?以往消费者在购买被类产品时,往往只能通过触感、外观等简单方式来判断产品是否舒适,或根据卖家宣传的内容进行选择,该团体标准的发布让老百姓选择一款舒适的被子有了依据。
被子的舒适性受睡眠环境与用户感受的影响,原有家纺相关的标准主要关注产品的理化性能,测评结果与消费者真实的使用感受差异较大。为了告别单一的评价标准,让被子的舒适性“可测量”“可感知”,主持起草团体标准的东华大学纺织学院薛文良教授团队创新提出客观测试与感官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舒适性评价更加综合全面。比如,设置专业指标包括透湿性、接触凉感系数、面料柔软性、蓬松度、压缩回弹性等,通过湿阻测试、织物硬挺度测试等纺织专业检测手段进行检测,让实验数据“说话”,让被子舒适性的判断更加科学。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团体标准从用户的睡眠体验出发,将用户对舒适度的评价细分为闷热感、刺痒感、柔软感、贴身舒适感、视觉舒适感、嗅觉舒适感、听觉舒适感等二级指标,并科学配比不同权重,真正从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全方位考虑被子的舒适性。例如,在选择冬被时,消费者不仅需考虑所选择的被类产品是否满足自己睡眠环境温度需要,而且可结合产品的透气透湿性能、面料暖感和刺痒感、柔软感、贴体感以及视觉舒适性等多方面,挑选出最适合的产品类型,提升睡眠过程中的舒适体感,利于睡眠质量提升。
家纺企业精准创新有“标”可循
“我们希望团体标准的发布能够链接起消费者和企业,一方面为消费者选择安全舒适的被类产品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引导和促进家纺企业产品供应端的技术革新,推动整个家纺行业的创新发展。”薛文良教授谈道。
当今市场消费者对被类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复合多样化,企业仅从单一指标对产品进行升级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从哪些维度进行产品开发,如何评价不同产品的差异成为家纺企业产品创新的关键。此团体标准所形成的评价指南,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或产品改进升级提供了指导方向。例如,企业可针对所开发的被类产品的使用环境,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从产品的保暖性、透气性、透湿性、面料接触冷暖感、柔软性等多个指标维度,对产品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确定适合的产品创新开发方向,更加精准地开发符合消费者睡眠环境需求的产品。
高标准提高睡眠产品市场门槛
人的生命约有1/3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与健康密切相关,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理过程。国际上把睡眠与运动、营养一起,视为保障机体正常发育和健康的三大要素,而睡眠是健康的基石。
家纺家居与睡眠产业密切相关,关乎着人们的睡眠质量与美好健康生活,与睡眠相关的品类消费增长是需求大趋势。作为睡眠产业协同创新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舒适健康睡眠产品标准的打造,关乎着睡眠产业发展的引领,睡眠产品质量的保障。
在睡眠产业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高产品准入门槛,守住产品质量红线,持续促进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睡眠产业协同创新机制将协同产业链上的各方力量共同推进,促进行业繁荣与发展,共同努力让每个人都能享有科学睡眠,舒适睡眠,健康睡眠,提高生活质量,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