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发集团:初心永恒——66年长盛不衰的秘密

http://www.texnet.com.cn/ 2021-08-09 09:40:21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感悟:

  即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玉兰: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没有改革开放,没有一代代热爱即发的干部职工,就没有即发的今天,更谈不上即发的未来。

  即发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5年,从建厂初期的联合党支部,到1992年成立企业党委。六十六年来,一代代即发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贯彻“做实党建就是生产力,做细党建就是凝聚力”的理念,积极打造“先锋即发”党建品牌,形成了“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特色党建文化,企业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从“本土化”迈向“国际化”,由“中低档”转向“中高档”、由“规模效益型”变为“质量效益型”,亲历了新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和发展,见证了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振兴发展和走强世界的历史进程。

  风雨兼程筚路蓝缕

  上个世纪50年代,即发还是即墨段村一家手工业档发合作社。当时的规模虽小,只有7名社员,但工作的热情非常高涨。尤其是老党员、老同志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其他员工起到了引领作用。当时党员钟高先同志任合作社主任,他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党务,为工厂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管理基础。他教大家做人的原则、做事的方法,培养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抓好现有产品生产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产品,为今后的多元经营打下基础。工厂人手少,他亲自跑业务、拉定单、搞结算、拓市场。老领导身上彰显了优秀共产党员以厂为家、任劳任怨、不忘初心的工作作风和无私奉献、积极创新、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

  1981年,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即发现任党委书记、董事长陈玉兰同志被职工大会无记名投票选举为当时的厂长。然而,就在企业摆脱困境、抬头起步的关键时候,受出口配额的限制,当初把企业从生死线上拉回来的主导产品劳保手套一度停产,企业又一次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

  有了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党员的模范表率,即发没有在任何事情面前畏缩,陈玉兰和几名管理、技术骨干对国内外市场多方考察,获得了一条重要信息——国际市场纯棉针织内衣供不应求!这条信息吹响了即发向针织行业领军企业前进的号角。1984年,即发办起了即墨第一个来料加工项目,并与日本兵库县贸易株式会社签定了即墨第一个针织内衣补偿贸易项目,企业实现了跨行业经营的关键转型,年产值从几百万元发展到了上千万元,一跃成为即墨产值利税大户。

  1987年,国家实行“拨改贷”政策,对轻纺产品出口重点项目采取招标制。即发抓住机遇,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使公司的针织项目成功中标,并于1988年建设了织漂缝一体化的针织厂,试探性地迈出跨行业经营的第一步,使其从传统单一的发制品行业跨越到纺织行业。

  1993年,即发与世界500强企业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共同设立青岛贵华针织有限公司;1994年与另一家500强企业日本日绵株式会社合资设立青岛中绵针织有限公司;2000年建设针织工业园,形成从纺纱、织布、漂染、印花、绣花到成衣、设计、研发一条龙的针织服装生产基地;2005年建设龙山梭织工业园……

  镜头:

  一天傍晚,一场关于“初心”的现场教学在位于龙泉街道李家街村的即发发饰博物馆上演。从公用笺到账目,从当年的出国人员批件到各种奖状、证书,从最早的假发工艺到发饰的时代演变,都在即发集团的起源地得到回放和展现。

  陈玉兰带领集团新评出的50名优秀共产党员来到这里,追溯即发起源、重拾初心使命。

  “为什么要带你们来这里?这里是即发的起源地,这里有老一辈即发人艰苦创业的精神,我们要时刻不忘身上的初心和使命。‘不忘初心’永不过时,牢记使命才能继续前行。”柔和的夕阳下,50名优秀共产党员聆听着陈玉兰书记的深情讲述,“我对你们有两个要求,一是要热爱即发,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大家做出新的贡献;二是今年评上优秀共产党员的同志,明年要再接再厉,继续争当技术创新的先锋,爱岗敬业的表率,敢于拼搏的模范。”

  语重心长的话语,使50名同志精神振奋,纷纷表示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做无愧于即发、无愧于时代的产业工人楷模。

  钢铁班子战斗堡垒

  有了前辈铺好的道路、搭建的平台。即发锻造了一个钢铁班子,这是一个团结进取的集体、一个开拓创新的集体、一个善于战斗的集体。

  在这个班子中,有善于钻研、勇于开拓的杨为东;有工作泼辣、认真负责的解珍香;有管理求细、业务求精的孔祥娟;有当家理财、精打细算的王珍琳,还有几位年轻的班子成员,他们以自己的专长和力量,带领全体职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

  “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关键是要在工作上、在发展中得到体现。”即发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为东认为,企业产能和规模扩大了,但是远远还没达到抵御大风大浪冲击的实力,企业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认识到这一点,班子成员心往一处使,开始了“内抓管理夯实基础、外拓市场谋求发展”的二次创业之路。在管理方面,引进和借鉴了日本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产品创新方面,发制品由单一的档发产品发展到高档男假发等二十多个品种、针织品由十几个品种的内衣发展到上千个品种的内外衣;在体制创新方面,先后进行了分厂制改革、股份制改革;在市场开拓方面,由单一的东欧市场走向世界各地。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自身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就注定会因为平庸而缺乏后劲和活力,就注定会在竞争中落败而看不到未来和希望。”杨为东说,近年来,依托“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机遇,即发确立了“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结构优化、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的发展战略,在这个战略引领下,即发的综合创新研发优势显现出来,成为科技部认定的“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和海洋强省战略布局,即发加快向科技产业、时尚产业和绿色产业转变。2014年开始探索研发的超临界CO2无水染色技术,该技术是对传统染色的颠覆性创新和革命性升级,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被国家工信部列入2019年国家印染行业绿色发展技术指南,国家科协将这一技术列入2020年科创中国先导技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将该技术列入“十四五”科技发展方向绿色加工重点发展技术。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什么是企业家,企业家就是以企业为家。”陈玉兰说,她思考最多的事就是即发这个大家庭的2万员工,“2万多名职工就是2万多个家庭,就是5到6万人口,他们在即发干,就得让他们吃上饭,让他们过得更好。”

  因此即发坚持以人为本,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努力改进改善职工工作生活条件,职工收入逐年提高,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困难职工及时得到救助,在这些关乎员工利益的诸多方面,即发实现了“亲情传递”,为企业的持续创新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即发坚持把关注民生、回报社会、反哺农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近5年来,即发先后为扶贫攻坚、救灾抗疫、捐资助教、济困助学等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捐款捐物5千多万元。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生产口罩和防护服。疫情期间即发坚持“不畏难、不退缩、不裁员、不减薪、不停产、不歇业”的“六不”原则,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捐款200万元助力打赢疫情防控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刻,集团党委成员率先垂范,带头捐款奉献爱心,全体党员、职工纷纷响应,踊跃捐款。集团连续多年被评为捐资助残突出贡献单位、捐资助学先进单位、尊师重教先进单位、无偿献血先进单位等,荣获青岛市首届慈善奖和十大爱心慈善捐赠民营企业。

  即发党委同时建立健全公司人才培养机制,积极组织包括专业技能训练、厂外培训、海外研修、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一系列活动,一大批许振超式的技术工人在全国和省市组织的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营造出新一代产业工人交流学习的氛围,迅速适应现代工业化生产经营模式。

  “即发是在农村发展起来的企业,离开农村支持,没有农民参与,即发将一事无成”。陈玉兰、杨为东和班子全体成员始终这样认为。在即墨大部分镇街设立分厂,每年投放加工费5亿元以上。即发还将这种带动作用向外辐射延伸,先后在山东省中西部十几个县、市建立了服装工厂,让众多“40、50”家庭妇女实现了村头就业和增收致富,有力支持了当地的扶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在安徽太和县的缝制工厂解决了当地1000余名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被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1年4月8日来此视察,对即发深入中西部办厂、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农民增收、加快自身发展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即发积极落实国家“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部署,优化国际产业布局、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先后在越南和柬埔寨成立成衣和面料工厂,加快了企业国际化进程,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设计、生产、营销各环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逐步建立起跨国企业的发展模式,增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66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那个小小的手工档发合作社在一次次的挑战中脱胎换骨,成为拥有员工2万余人的全国大型针织服装生产基地之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即发人不忘发展初心,牢记责任使命,瞄准国际一流,锐意进取,不断积聚发展新动能,推动企业实现新一轮跨越提升。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