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河池市宜州区以打造桑蚕高效生态产业示范区为切入点,推广“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加大桑蚕副产品的综合利用,逐步形成“桑蚕—缫丝—食用菌”产业链,打造以桑蚕产业为代表的循环经济模式,持续呈现桑蚕循环经济良好发展新态势。2022年,该区桑园面积达39.25万亩,完成低产桑园改造4.42万亩,养蚕农户达到8.5万户,蚕种饲养量177.4万张,商品小蚕共育量174万张,小蚕共育率98.1%,蚕茧产量9.3万吨,农民售茧收入46亿元。
推进项目建设,筑牢茧丝绸产业发展根基。该区重点推进广西国色天丝产业园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为建设茧丝绸千亿产业园打下基础。改善投资环境,加强服务手段,大力招商引资,推动宜州恒业丝绸、嘉联丝绸等国家龙头企业实施织绸技改扩能工程。2022年,该区有规上茧丝绸企业15家,全区茧丝工业总产值21亿元,白厂丝产量达4000吨,坯绸产量达到400万米,宜州区白厂丝产量、茧丝绸加工能力继续保持广西县域第一。同年3月,河池市宜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进入2022年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获得项目资金500万元;河池作为主导市、宜州区作为核心区,成功申报广西蚕桑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加快资源转化,拓展延伸茧丝绸产业链。该区现有以桑树、蚕沙、下茧等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企业15家,经过多年发展,形成“桑—蚕—茧—丝—绸—服装”“桑树(果)—桑枝(食用菌、生物碱提取、生物发电等)—桑叶茶(桑叶固体饮料)—桑果酒”“蚕沙—有机肥”“下茧(废丝)—蚕丝被”“蚕蛹—饲料(食品)产品”等5条产业链。2022年,该区出产蚕丝被20万床,产值2亿元;利用桑枝生产鲜菇2.3万吨,总产值2.15亿元;建设桑蚕示范基地28个,标准化基地7个;引进广西五和博澳药业有限公司,利用桑枝提取的现代天然抗糖尿病中药“桑枝生物碱片”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并纳入医保目录。积极培育打造宜州茧丝绸品牌,开拓茧丝绸行业周边市场,不断增加吸引外资的资本,坚持延长桑蚕种养旅游业产业链,大力推进以桑蚕产业为核心的一二三产深度融合。2022年11月25日,2022中国丝绸大会暨第二届中国桑蚕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宜州区召开,大会以“河池桑蚕茧世界新丝路”为主题,邀请各级领导、嘉宾、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各企业代表等,共话茧丝绸产业发展路径,共谋茧丝绸产业发展未来,共同推进茧丝绸行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科学管养,促进茧丝绸产业提升质量。该区在德胜镇上坪村、安马乡木塘屯、刘三姐镇流河社区创建了3个桑园低产改造示范基地,目前项目已实施完结;在德胜镇德胜社区新建的150亩高产示范基地,成为宜州桑园低产改造的新样板。持续开展特色产业以奖代补项目工作,开设技术培训班71期6870人次,发放资料7190份,有效推动桑蚕产业科学管养,带动蚕农增收致富。2022年,该区共发放桑苗以奖代补资金242万元,小蚕共育四龄蚕奖补7.2万元;在德胜镇、安马乡、刘三姐镇等乡镇改造低产桑园330.43亩,发放奖补资金71万元。组织区、乡、村各级技术人员深入桑园管护、蚕病防控一线,指导蚕农做好桑蚕生产,及时发布病虫害预报预警信息,指导蚕农做好预防工作。加强与区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加快蚕桑茧丝绸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与培养,为茧丝绸产业注入科技支撑能力,提高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水平,助力桑蚕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受理企业诉求、规范整顿蚕种、肥料、农药、兽药、开展蚕用物资执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召开蚕种市场监管暨执法培训工作会议1次,与蚕种生产经营单位及商品小蚕生产经营者签订了责任状共142份,检查兽药(蚕药)、农药等经营单位213家,发放资料1000份。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