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汝州:高质量发展蚕桑产业

http://www.texnet.com.cn/ 2023-11-28 08:24:10 来源:河南经济报

  桑叶饲蚕,桑果食用或酿酒,叶和果可入药……在汝州,一棵小小的桑树与一只蚕、一粒茧、一根丝一起演绎出精彩的产业故事。近日,记者来到河南省汝州市焦村镇蚕桑基地,揭开当地蚕桑产业的“神秘面纱”,看一棵桑树如何被“吃干榨净”。

  在焦村镇邢村的一处蚕棚内,蚕农侯香梅站在折簇前采收今年的新茧,灵巧的双手上下翻飞,一颗颗蚕茧“飞”向身边的筐子,只见雪白的蚕茧垒得冒尖儿,侯香梅的脸上也笑开了花。

  “今年气候不错,桑叶充足,蚕长得好,结的茧质量好、产量高。”侯香梅说,她种桑养蚕已经有5个年头了,整体收益还不错。今年她种了33亩桑田,还有2座养殖大棚,这一批晚秋蚕预计能收750公斤蚕茧,去掉购买蚕种、人工成本等,预计能净赚3万多元。

  收益可观的背后,除了辛苦的付出,也与镇里和合作社的技术指导分不开。她告诉记者,镇里引导种植大户成立了合作社,不仅解决了销路的问题,还聘请省内外的专家定期到当地对蚕农手把手进行指导。

  “蚕宝宝浑身都是宝!”侯香梅说,蚕蛹冷冻起来是餐桌上的美味菜肴,蚕茧卖给外地客商,每斤市场价32元,加工后可以做蚕丝被,另外蚕便入药有祛风除湿的效果。干出经验的侯香梅,把种桑养蚕这件事琢磨得“明明白白”,每年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

  秋蚕收罢,地里的桑树怎么办?“制茶叶!”蚕农毕会召给出了答案。

  距离邢村6公里的河南蓝港农业有限公司厂房里,负责人毕会召正在检查制茶生产线。“现在养蚕已经接近尾声,地里剩余的桑叶长到霜降以后就是制作桑叶茶的好原料,我们现在就是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等待制茶。”毕会召说。

  毕会召是焦村镇靳村人,2016年他返乡创业后流转100多亩土地,建设蚕桑产业基地。潜心和桑树打交道的这些年,毕会召深知发展蚕桑产业,不断完善蚕桑产业链是关键。

  在一次次摸索和实践中,毕会召找准了自己的定位:2017年,第一条桑叶茶炒茶生产线投产,市场供不应求;2018年,在河南省蚕桑协会的支持指导下,果桑园在满足炒制桑叶茶的同时,开始饲养春蚕;2019年,蚕丝被加工车间投入生产;今年,他又投资百余万元新建了厂房,继续做村民致富的“加油站”。

  从毕会召的厂房向西南出发5公里,汝州市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产业示范园内,今年52岁的养殖大户魏孟强正将一群鹅放养到桑林里,此起彼伏的鹅叫声让整片园子很有生气。

  “鹅苗育雏后放到园子里生长75天就可以卖了,鹅群在桑树下土生土长,也能做桑树的‘防卫兵’。”魏孟强承包了20多亩桑林养鹅,春夏秋三季,鹅群在林间“自给自足”,冬天用鲜桑叶和粉碎的嫩枝条做饲料,可以提高鹅的免疫力,提高肉的品质,“桑叶鹅”长成后每斤价格十三四元,一直不愁卖。

  “再等一两个月,桑叶全部掉落后就要修剪桑枝了,废弃桑枝可以培育菌种,空枝条收割后用机器切成薄片,又是很好的中药材。”魏孟强说,卖鹅和卖桑枝今年预计能给他带来32万元的收入。

  一片桑叶衍生出一个产业,从田间长出,又回归田园。近年来,汝州市积极开展桑蚕产业绿色高效创建工作,走出了开发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经桑”之路,完成了“规定动作”外的“选答题”:不断延伸深化产业链条,桑叶鸡、桑叶蛋、桑叶兔、桑叶挂面,以及果桑干红、果桑酒、果桑饮料、果桑醋等系列产品广迎八方客。

  据了解,目前,汝州市栽植优质桑树面积近5000亩,桑蚕产业年产值达2000万元。等到明年初夏的暖风吹拂时,甜蜜的桑葚又将为农户们带来新的故事。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