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东华大学覃小红、魏桥创业赵培培、中复神鹰刘芳等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http://www.texnet.com.cn/ 2024-03-05 10:11:02 来源:中国纺织

  3月3日,全国妇联公布2023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表彰名单,东华大学纺织学院覃小红教授、江苏省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芳、浙江台绣服饰有限公司艺术设计总监林霞、新余市夏布绣艺术研究所所长吴婉菁、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织造车工赵培培等纺织人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国家茧丝绸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山东)、壤巴拉非遗传习创业园等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覃小红:探索微纳米纤维“大”奥秘

  覃小红教授现任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院长,长期从事多维度微纳米纤维集合体介质诱导成型理论与技术产业化的研究,突破了高品质微纳米纤维宏量制备核心技术,创建了高品质静电纺非织造材料从纺丝、铺网到成型的产业化技术体系。以第一完成人获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上海市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中国纺织学术大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上海市巾帼创新领军人物,中国纺联科学技术奖特别贡献奖-桑麻学者等。连续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

  在覃小红团队多年不懈的努力下,独创高曲率静电纺制备技术体系,材料性能也得到大幅提升,成果已实现推广应用,建成微纳米非织造材料生产线10条,开创了纺织材料微纳米化的新格局,引领我国非织造产业高品质化革新。

  刘芳:把一缕碳纤维丝打造成国之重器

  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芳被称为碳纤维领域的女中豪杰。加快实现碳纤维的国产化替代,是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的重大任务,“我们一定要生产出合格的碳纤维!”为此,刘芳带头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进一步强化公司专业技术力量储备,2019年,刘芳带领团队在干喷湿纺高性能T700级、T800级碳纤维的基础上,研发了更高性能的T1000生产技术,在国内率先建成了百吨级生产线,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和产业空白。

  为解决航空航天对更高性能碳纤维的需求,刘芳带领公司员工开展T1100级碳纤维技术攻关,为航空航天下一代复合材料储备技术,她还带领公司坚持“规模化”战略定位,在青海省西宁市建设年产2.5万吨的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加快了碳纤维国产化的替代进程。

  2022年4月,在刘芳团队的积极推动下,中复神鹰公司凭借“硬核科技”成功在科创板上市,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碳纤维企业。目前,中复神鹰公司的产品满足了压力容器、碳碳复材、风电等领域对国产碳纤维的高端需求,扭转了我国高性能碳纤维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林霞:今天的时尚,就是明天的非遗

  浙江台绣服饰有限公司艺术设计总监林霞从艺40余年来,在传统台绣基础上,突破刺绣原本依附于画面的属性,以立体浮雕技法和概念化的艺术设计,创造出独具个性的“纤艺绣”流派,丰富了台绣的表达形式,开拓了台绣的运用领域。代表作品有《原·衍生》《紫椹》《涌》等,获工艺美术行业国家级奖项数十项,多件作品被国家级博物馆收藏。

  林霞深知“传统工艺必须回归于民间,好的非遗文化一定是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她尝试以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融入衣食住行,构建起以台绣传统技艺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链,以及可自主更新、可持续发展的传承生态。“只有落地于当代生活,传统工艺才能真正走入人心”,林霞将刺绣与服饰、家居等结合在一起,采用国风元素,不断将时尚、潮流、具有东方文化特质的台绣艺术呈现给大众。她希望:“艺术不应孤芳自赏,而是立足当下、立足生活的文化创意。”

  “今天的时尚,就是明天的非遗”,是林霞时常说起的一句话。属于当下时代的台绣作品,必然要以传统语汇做出跟随时代甚至超越时代的蓬勃表达。未来,林霞期望有机会进行更多的跨界合作,让大众在全方位的光影体验中身临其境地感知台绣的美学宇宙。

  吴婉菁:夏布绣的“逐梦人”

  新余市夏布绣艺术研究所所长吴婉菁是目前唯一的80后夏布绣非遗传承人。在吴婉菁看来,夏布绣作为新余目前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加入到传承的队伍中来,她“有利所图”,这种“利”不是物质上的丰厚回报,而是梦想的延续,那就是希望夏布绣能够“自然地”、可持续性地“活”下去。“当下所面对的困难和压力都只是暂时的,相反这正是我们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个很好的沉淀期。现在都提倡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而夏布绣所用的绣地夏布,包括丝线、麻线等都是天然有机的材料,应该说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它既有艺术价值,也有现实需求,是可以实现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赢。但单凭我或者我们这个团队的力量还远远不够,我只想以身作则,在青年人的群体中带个头,为夏布绣的传承和发展做点事。”吴婉菁说。

  在她眼中,夏布绣的传承不是简单的学习复制,而是要在发扬中传承,也就是在继承传统工艺精髓的基础上,不断技法创新、题材创新、形式创新并改进,与时代结合、与时尚结合、与生活结合、与市场契合,这样才可以让夏布绣焕发出持久的魅力。在谈到她的圆梦规划时,吴婉菁说:“将夏布绣传承和发扬下去的这个梦想不光是我一个人的梦,而是所有关心、关注夏布绣的人的共同的梦想,我只是其中的一个‘逐梦者’,我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能够有更多人了解夏布绣、亲近夏布绣、喜爱夏布绣,因此,我们将通过传习所的‘传帮带’、‘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方式,进行技艺传承和培养,为夏布绣人才队伍建设积聚力量,集众人之力,让夏布绣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

  赵培培:“经纬”线上的尖兵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织造车工赵培培来自山东高青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2000年,时年18岁的她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为了给不富裕的家庭减轻负担,她通过招工走进魏桥创业集团,成为了牛仔布车间一名值车工。

  一进车间,当班师傅就分给她一根引纱钩、一把小剪刀和一件印有“魏桥纺织”的围裙,从那时起,这三件普普通通的工具,就像三件小“法宝”一样,一直陪伴她到现在。“这三件小工具,虽然小,但非常实用。它们陪伴我的时间比我的家人还要长。”赵培培说。

  带着三件小法宝,陪伴赵培培更多的还是她的吃苦精神,“我不怕苦也不怕累,就怕干活时被人落下。”学徒期间的赵培培就表现出了好学上进的坚韧劲儿,每天提前来到车间,认真跟师傅学习,虚心向师傅请教,不懂的问题就向师傅和身边的人询问,直到弄明白为止。不熟悉的动作一遍遍反复琢磨、反复训练,直到满意为止。

  “学徒时期是打基础的黄金时期,动作不仅要熟练还要标准,这没有捷径,就一个字‘练’。”无论多苦多累,赵培培一直咬牙坚持,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进步都很快,仅仅一个月时间,赵培培就提前出徒顶岗了。

  由于赵培培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责任心强,车间的许多试织品种和新上机品种都落在了她的肩上。每次接到任务,她认真分析新品种织造特点,与车间技术人员相互配合,保证产品的质量与生产效率。

  赵培培说:“每一个试织品种,每一个新上机产品,都是一个挑战,都能从中学到新的东西。”她积极主动勇挑重担,充分发挥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优势,圆满完成了各项试织和新上机品种的任务,为此,她被同事们称为“试织专业户”。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