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张波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
近年来,山东滨州聚焦传统产业优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充分挖掘、配置科创和人才资源,推动一批发展急需、创新性强、支撑作用大的高能级科创平台落地,形成了体制机制创新、产业链技术链融合、多要素联动、多主体协同的科创平台体系。
张波介绍,在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的“双核”引领下,滨州市省级以上高能级科创平台总量达到424家,在承载高层次人才、突破重大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平台类型和数量快速增长。全市共有国家级平台35家,省级平台389家。二是平台呈现多层次体系化发展。2023年,滨州市新获批国家联合实验室、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两个“国字号”平台,实现了滨州市国家级研发平台零的突破。三是平台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以魏桥国科研究院为例,在8个领域设立研发创新中心,引进、合作包括10名院士在内的高端人才超过150人;超高精细光刻胶、铝基复材、弹性布基导线等8个项目在解决国家重点“卡脖子”问题上迈出了关键步伐;引领先进材料、智能制造、无人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四大新产业链,形成新质生产力。四是平台助推研发投入快速增长。当前,滨州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3.72%,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
关于当前科创平台存在的不足,张波坦言:一是平台整体质效相对偏弱。全市高能级科创平台总量相对较少,相比于山东省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还未实现零的突破。二是平台产业覆盖面偏小。424家高能级科创平台中,依托企业建设的占98%,且多集中在化工、纺织、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数量众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拥有高能级科创平台数量较少。三是平台创建主体相对不足。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逐步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高技术制造与装备等产业领域已成为各类高能级平台优先布局建设的重点和方向,这给滨州市今后高能级平台建设带来很大挑战。
为此,张波建议:从国家层面加强对地方优势产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分类指导和差异化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支持滨州市依据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在高端铝、智能纺织等方面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承接各类国家级创新赛事、科创活动等,集中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构建优势互补、产业协作、创新协同的格局。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