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潍坊昌邑市的山东康迈机械有限公司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台台自动化运行的机器,几乎不见工人的身影。在电动传送带的运输下,刚刚锻造出炉的轮毂毛坯依次传送至加工车间,不同型号的轮毂在机器人手中上下翻飞,打孔、刮边、清洗……不到一分钟,一个成品轮毂就下线完成。
从铁锭到铁水,再到加工成轮毂,要经过熔炼、铸造、热处理、机加工、喷涂等多道工序。之前体力活都要依靠人工,现在通过加入智能化手段,生产环节都采用机械手、自动化滚道完成。“像机加车间,原来一条生产线需要16个工人,现在我们采用12个机器臂,只需要4名工人操控机器,降低人工的同时,生产效率实现翻倍,一天的产量能达到270吨。”公司机加部生产主管张鲁彬说。
智能化生产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性能也更加稳定。企业通过将轮毂铣毛刺由传统人工改为自动化,人员减少80%,效率提高20%,并且产品参数一致,产品品质得到提升,次品率仅为0.01%。
“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与去年同期相比订单量增加了12%,预计今年的工业产值能达10亿元以上。”谈及未来布局,公司负责人底气十足。今年他们还计划打造5G智慧化工厂,通过梳理各个生产工艺流程,进一步加强对车间的智能化管理,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可视化管理。
在扩量提质上下功夫,在结构优化上花气力,让传统优势产业“向高攀登”。潍坊海特印染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老牌传统纺织企业,主要以生产旗帜、桌布、家纺及迷彩涂层面料等产品为主。
“以前拼市场靠资源,如今要靠创新。我们从2010年开始,对传统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淘汰掉了原来的手工台板印花设备,引进了全自动平网印花流水线。”潍坊海特印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振东说,“今年,计划进行第二次技术改造,将全自动平网印花工艺系统升级为智能数码印制,把传统的丝网印花工艺从十几道工序整合为一键印制。不仅提高了产品档次,减少了繁琐的生产环节,而且真正实现了纺织品环保无水印染工艺。”
传统产业数转智改日益澎湃,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昌邑市将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作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出台《昌邑市纺织行业“N+X”数字化改造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建立起多支精准服务专业队伍,编制完成77个场景清单,签约了凯泰超纤、华腾纺织等11个项目。目前,该市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工业设计中心1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叶鹏)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